欢迎访问我的网站
百家文旅

火灾,逃生,高层建筑

2024-02-26 831

2月24日傍晚,有消息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江商贸城突然燃起大火。据红星新闻消息,目前明火已经熄灭,还在排查人员,暂未发现人员伤亡,事故原因及其他具体情况后续会进行公布。而就在当天,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,通报南京雨花台区"2·23"火灾事故相关进展。截至23日24时,事故共造成15人遇难,44人在院治疗,其中,1人危重,1人重症,42人伤情较轻。

南京雨花台区"2·23"火灾事故新闻发布会现场。央视新闻

仅相隔一天时间,就发生两起高层建筑火灾,这样的频次让人担忧。上游新闻注意到,近年来高层建筑火灾时有发生,并多次造成伤亡,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。高层建筑起火为何屡屡出现重大伤亡?救援有哪些难点?近年火灾有哪些新变化?上游新闻对此进行了了解。

问题1:高层建筑起火为何屡现重大伤亡?

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

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非单层厂房、仓库和其它民用建筑。按照我国住宅设计规范,一至三层属于低层,四至六层的建筑属于多层,七至九层的建筑是中层,十层及以上则是高层住宅。

据国家消防救援局此前介绍,针对高层建筑,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成为高层建筑火灾的重要"帮凶"。

我国从2005年开始推行建筑节能政策,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在外墙增加保温层,由于以前对外墙保温材料危险性认识不足,对材料的燃烧性能并无明确规定,当时多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板或聚氨酯硬质泡沫等易燃可燃材料,这些材料极易引燃且蔓延迅速,燃烧后产生大量有毒烟气,火灾危险性很大。

"烟囱效应"

"烟囱效应"。贵州消防

"烟囱效应"致使高层建筑火灾迅速蔓延。"烟囱效应"是指户内空气沿着垂直坡度的空间向上升或下降,造成空气加强对流的现象,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,烟气通过楼梯间、管道井、玻璃幕墙缝隙等部位以3—4m/s的速度竖向蔓延,可以将整个建筑物迅速引燃。

"风助火势"

"风助火势"造成高层建筑火灾难以控制。据测定,在建筑物10米高处风速5米/秒,30米高处风速8.7米/秒,60米高处风速12.3米/秒,90米高处风速15米/秒,由于越向上风速越快,火灾发生后往往会出现风助火势、火借风威、越烧越旺的态势。

虽然高层建筑在建造时有严格的消防安全要求和防火设计,防火分区、常闭式防火门、正压送风系统、自动喷水灭火系统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、消防控制室等都能有效防控火灾,但高层建筑体量庞大、功能复杂、人员密集、危险源多、火灾荷载大,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依旧存在较大难度。

问题2:高层建筑救援难点有哪些?

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,实施灭火救援是当务之急。然而面对动辄几十层的高层建筑,实施救援并不容易,台山融媒就此进行了分析。

一是竖向登高困难。高层建筑火灾一般发生在较高部位,除个别救援人员可利用登高车实施外部登高外,大多数救援人员只能依托内部楼梯和消防电梯登高。

目前,全亚洲最高的登高消防车云梯仅可达100米左右,受扑救距离、天气等情况影响,登高消防车的有效灭火高度很难达到理论值。更高楼层的消防救援,则只能依靠楼内消防设施、人员自救和屋顶直升机救援等,这给人员疏散、逃生带来了极大困难。

佳木斯市三江商贸城火灾现场。视频截图

二是垂直供水困难,由于高层建筑的特点,实施外部铺设水带作业时,受建筑结构、玻璃幕墙、高度影响,火场供水难度大。

此外,由于高层建筑内管道、电梯井等水平和垂直连通部位较多,烟火会通过这些部位迅速蔓延到其他楼层,容易形成立体火灾。同时,高层建筑人员高度集中,疏散楼梯有限且疏散距离长,人员在逃生过程中容易与灭火行动形成对冲,大大增加疏散难度。

问题3:近年住宅火灾成因有什么新变化?

据国家消防救援局通报,2023年1-10月接报火灾74.5万起,死亡1381人,其中电气是火灾的首要原因。

去年11月9日,国家消防救援局公布2023年1-10月全国火灾形势报告,全国共接报火灾74.5万起,死亡1381人,受伤2063人,已核直接财产损失61.5亿元,与2022年同期相比,起数和伤人数分别上升2.5%和6.5%,亡人数和损失分别下降13.2%和9.7%。

起火场所中,各类住宅发生火灾24.4万起,造成979人死亡、1244人受伤,分别占总数的32.8%、70.9%和60.3%,是导致火灾伤亡的最主要场所。农村地区火灾比重高,共发生火灾43.2万起,占总数的57.9%。电气是火灾的首要原因,用火不慎、遗留火种、吸烟、自燃、燃放烟火爆竹、生产作业不慎等也占一定比重。

此外,据央视新闻披露,2023年电动车火灾发生2.1万起,电池故障是重灾区。

据悉,我国是全球电动自行车生产和使用第一大国,每4人就拥有1辆电动自行车。与此同时,电动自行车起火导致的火灾事故连年增长。

火灾现场。湖南日报

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的统计,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.1万起,相比2022年上升17.4%。2022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1.8万起,比2021年上升23.4%。

2023年12月28日,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东新店村一村民自建房发生火情,事故造成4名被困人员遇难。经初步调查,火灾原因为电动自行车起火所致。2023年12月13日,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某高层小区发生火情,起火点位于12层8号房。经调查,火灾原因为推入室内的电动自行车在充电过程中,电池发热失控引燃周边可燃物所致,事故造成两名未成年人遇难。

北京市最新数据显示,2024年1月以来,北京市已发生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三轮车火灾33起。从火灾原因上看,电池故障30起,占总数的91%。

另有数据显示,80%的电动车火灾是在充电时发生的,其中超过一半发生在夜间充电过程中,而90%的电动车起火致人伤亡案例则发生在门厅、过道以及楼梯间。起火直接原因多为充电设备出现故障导致燃爆,并因起火速度快、释放有毒气体等,容易造成居民伤亡。

问题4:高层建筑火灾如何逃生?

当火灾已然发生,身处高层建筑中该如何逃生?

当我们确认起火点在所处楼层上方,楼道里没有烟雾,毋庸置疑,请往下疏散逃生,尽量不要待在屋内,以防止火势蔓延或遭遇爆炸等其他险境。同时,逃生时必须争分夺秒,切勿贪恋财物,不要因为贪恋财物而延误逃生时机。

在疏散逃生时严禁乘坐电梯,一定要走楼梯疏散,因为火灾的发生常常引发断电,一旦停电,人员会被困在电梯内,同时大量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窜,使被困人员吸入大量有毒有害气体,造成休克或者窒息。

如果着火层在所处位置下方,切记不可轻易尝试突破着火层,应该尽快向避难层(避难层指在发生火灾时用来紧急避难的楼层。一般在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,才会设置避难层。)移动。如果有条件也可以用湿棉被包裹身体,弯腰低姿态移动。

逃生示意画面。龙泉驿发布

如果不能到达避难层或者楼顶被锁,应该尽快选择躲避位置,选择躲避位置时,要尽量靠近建筑主要通道的房间,以便救援人员到达后第一时间发现。

火到门前如何应对?如果着火点距离我们很近,出门前一定要触摸门把手,假如摸门把手已感到烫手,此时开门火焰势必迎面扑来,应退回房中,用床单、被罩等浸湿后封堵门缝,在窗边寻求救援,白天挥舞鲜艳衣物,晚上挥舞电筒或敲击金属盆等。

冷静报警、什么时候报警、怎么报警?"火灾"是指在时间与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。当火灾发生后,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电话。报警时要保持冷静,向119接线人员说明火灾发生的详细地址、火势大小、起火物是什么、是否有化学品或爆炸物、是否有人员被困等。同时,要立即到路口等待消防救援人员的到来,以便引导消防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火灾现场。

问题5:预防高层建筑火灾怎么做?

高层住宅体量庞大、结构复杂、人员密集、火灾荷载大,一旦着火容易快速蔓延导致火势难以控制,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"防患于未然",那么有哪些措施可以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?上游新闻进行了整理。

1.电气故障,及时更换。要时常检查家中的电器和线路,发现线路老化、脱落、破损要及时更换。

2.易燃物品,远离电源。电源插座、开关、电暖器、烤火炉旁不要堆放可燃、易燃物品。

3.家中无人,关闭电气。外出或晚上睡觉前,应检查燃气阀门以及电暖器、烤火炉、微波炉等电气开关是否已关闭。

4.生命通道,保持畅通。不在室内外、阳台和窗台以及安全出口、走廊前室、楼梯间等公共区域堆放可燃杂物;防盗网必须开逃生窗;不堵塞占用消防车通道,保持消防通道畅通。

5.消防器材,家中常备。家中常备干粉灭火器、灭火毯、防烟面罩、逃生绳、多功能手电筒、消防手套等简易灭火逃生工具。

6.善用设施,自觉维护。楼道内消火栓箱内不堆放杂物,且接口、水带、水枪应保持完好有效,确保消防水畅通。

上游新闻综合自 澎湃新闻、光明网、极目新闻、湖南日报、龙泉驿发布等

联系我们

中国 上海 青浦区

代工咨询:13818578692

微信:webbao


在线客服
在线客服

百家主题
【baijiazhuti.com】
助力企业发展
产品推广宣传